《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文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亚里土多德说的那句话的意思及伽利略根据这句话推出的两个结论的旨义。能理解伽利略怎样用实践来证明亚里士多德的活是靠不住的。
学习过程与方法:
在自学的基础上填空,理解字、词、句。
情感与态度:
学习伽利略独立思考,敢于破除迷信,尊重实践的科学精神和认真研究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能理解伽利略怎样用实践来证明亚里士多德的活是靠不住的。
难点:
1.针对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2.理解伽利略推出的两个结论的含义。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给课文分段,说出各段段意及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教具准备
图片。
三教学过程
「一」揭题,审题
1.导入谈话:17世纪意大利有个伟大的利学家叫伽利略,他曾经以很大的勇气,冲破人们对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迷信,大胆地研究物体从高处落地的规律。这篇课文就是介绍当时伽利略研究这一问题的经过,课文的题目就是他研究的结果。下面我们来看着他的这一结果是怎样得来的?
2.着「zhu6」地,是落在地上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了解自学情况
1.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跟着默读,边读边思考:伽利略是谁?他做了一个怎样的试验?最后试验结果怎样?
2.根据学生的朗读,纠正字音。注意提醒着「zhuó」地更「gēng」改的读音。
3.根据提出的思考题,检查学生读后是否能初步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
「伽利略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他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了一次公开试验,把一个重10磅的铁球和一个重1磅的铁球,同时从斜塔顶上落下,结果两个大小不一的铁球同时着地」
4.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小学语文教师个人教研总结
信奉:相信,并照着去做。
相称:事物配合起来显得合适。
结论:从前提推出来的结果。
固执: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寻常:平常。
5.根据课文内容,课文可分几部分?每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人们称伽利略为辩论家。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讲当时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把他的话当作真理,不容许更改。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讲亚里士多德说的话,从来没有人怀疑过,而伽利略却表示了怀疑。
第四部分「第46自然段」:伽利略经过多次试验,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话是靠不住的。将四段的段意串起来就是本文的主要内容。
「三」讲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读第自然段,思考:
「1」这一段讲什么?(讲人们称伽利略为辩论家」
「2」什么样的人叫辩论家?人们为什么称伽利略为辩论家?「辩论家指有一定辩论口才和辩论能力的人。因为伽利略在学校念书的时候,提出的问题,有的连老师也无法解答,可见伽利略当学生时候就善于思考,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3」根据老师刚才的叙述,想想不寻常在文中是什么意思?「不平常,不简单。伽利略平时肯动脑,善思考,能发现疑问,与其他同学不一样」
2.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1」信奉是什么意思?人们信奉亚里土多德表现在哪里?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相信,并照着去做。人们把他的话当作真理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2」从这里可以看出,人们对业里士多德的信奉已达到了什么程度?「盲目的程度」
「3」这段话中,不容许、更改、责备、违背这些词语怎么理解?
青春期叛逆作文800字
不容许:不许。
更改:改换、改变的意思。
责备:批评的意思。
违背:在这里是不遵守、不服从的意思。
「4」小结:
这些词集中表现了当时人们对亚里士多德是绝对相信的,达到一种盲日相信的程度,这是一种迷信。这种迷信和伽利略的敢于怀疑的科学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表现伽利略敢于怀疑亚里士多德的话所具有的科学精神和勇气作了很好的反衬。
「四」板书设计
34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伽利略怀疑
分析试验
「五」课堂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新词。
2.优化作业设计。
「1」读拼音,写词语。
xuān
bù
xīlà
zhé
xué
zhēn
lǐ
huāiyí
gù
zhí
「」
「」
「」
「」
「」
「」
「2」给下面的字各组两个词。
释「」「」授「」「」执「」「」称「」「」宣「」「」腊「」「」
「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如果就不管还是不是而是
①、()有人说伽利略胆大妄为,骂他固执,但伽利略()毫不动摇,坚持要进行公开试验。
②、伽利略通过试验证明: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同一高度落下来,「」一先一后着地,「」同时。
「4」、照样子扩句,使表达的意思更具体。
例:伽利略是科学家。
意大利著名科学家伽利略是十七世纪伟大的科学家。
①、河水流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树结满果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晓伟是学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
2、知道伽利略怎样用实践来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话是靠不住的。
二、教具准备
投影片
三、教学过程
「一」讲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齐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亚里士多德讲过什么话?伽利略对这话是怎么看的?「亚里士多德说过: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伽利略对这话产生了怀疑」
2、伽利略为什么怀疑亚里士多德说的话?他是怎么想的?「他想: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这怎么解释呢?」
3、伽利略的分析,是把亚里士多德的话当作两种假设,推出两个结论。这两个结论是什么?「①把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的两个铁球拴在一起,如果仍然看作是两个球,落下的速度应当比原来10磅重的铁球慢。
②如果看做是一个整体,落下的速度,应当比原来10磅重的铁球快」
4.这两个结果一样吗?是什么样的结果?「不样,是相互矛盾的」
5.根据同一句话,会推出两个相互矛盾的结果,所以伽利略认为这句话是靠不住的,值得怀疑。
6,他打算怎么做?「用试验来证明不同重量铁球落地的情况」
「二」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1.读后思考:伽利略是怎样用事实来证明的?「经过多次试验来证明」
2为什么要进行多次试验?「一次试验,没有说服力,要经过多次试验才能说明问题。伽利略进行了许多次试验」
请找出能反映试验多次的个词语,说说它的意思。「总是同时着地的总是一词。它的意思是每一次都这样」
3.伽利略多次试验的结果怎样?「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同一高处落下,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
4.齐读这段话,加深印象。
「三」朗读第五、六自然段
1.齐读后思考:在斜塔上做公开试验前,人们是怎样想的?「人们都不相信伽利略的试验会成功,认为他糊涂、固执,事实会让他丢脸。固执:坚持己见,不肯改变的意思。是贬义的」
2.人们为什么会这样想?「因为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大哲学家,人们都迷信他,而伽利略只是个25岁的年轻人」
3.当看到试验结果时,人们的态度有什么改变?「人们忍不住地惊讶地呼喊起来」
4.这说明什么?「说明伽利略试验成功了,这事实出乎人们意料之外,人们为这位年轻人的.大胆和聪明感到高兴」
5,读了这篇课文,伽利略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伽利略是一位不迷信权威,敢于独立思考,提出问题,以认真的态度研究科学的人」
6.这篇课文在写作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①以亚里土多德的一句话为线索,贯穿全文。②鲜明的对比,用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迷信和伽利略敢于提出问题进行对比;用试验前后人们的态度的变化进行对比。
小结:
伽利略从怀疑亚里土多德说的那句话开始,先是作了分析,根据亚里士多德的同一句话推出两个互相矛盾的结果,接着经过多次试验,证明亚里土多德的这句话是靠不住的。最后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公开试验,证明了自己的分析是对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四」板书设计
34、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怀疑「亚里士多德的那句话」-------不迷信
伽利略{分析「两个相互矛盾的结论」-------善于思考
试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科学态度
「五」课堂作业设计
优化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
2、词语填字,并给这个字选择正确的解释,用√表示。
不容______改:①、改变、改换;②、经历;③、计时单位
_______妄为:①胆囊;②胆量;③某些器物的内层大。
3、读了这篇课文,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设计
第一课时:
2、「1」宣布希腊哲学真理怀疑固执
「2」释「解释」「释放」
授「教授」「传授」
执「固执」「执法」
称「称量」「称盘」
宣「宣布」「宣传」
腊「希腊」「腊月」
「3」
①不管还是②、不是而是
「4」①清澈的河水缓缓流淌。
②、高大的树结满红红的果子。
③、活泼的晓伟是个好学生。
第二课时:
2、更①胆大②
课本作业
3、「1」①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
②两个铁球共11磅,落下的速度应比10磅重的铁球快。
「2」说错了同时着地轻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