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我们总会收获一些心得和感悟,顺其自然的,我们就可以写一篇关于感悟的文章。不过,很多人都不知道要怎么写感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20xx年11月3日,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相聚在县特师附小,迎来了盼望已久的培训,这次培训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韩传工老师从课程性质、学段目标、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等方面解读了新课标,让我知道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但在日常生活中,语文的工具性特点更加突出,这让我感到责任重大。韩老师对学段目标的解读,让我对一年级的教学目标有了更准确的把握。
韩老师分析的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让我对每个年级的教学要求和评价方式更加清楚。这次培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教案的设计,特别是教学目标的制定。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工作的灵魂,一切教学工作都是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所以,教学目标的制定一定要有针对性,不能泛泛而谈。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出发,教学活动才会有具体有效。
酒店员工的离职申请书
在这次培训中,我们利用小组学习的方式,以《地震中的父与子》为题材,撰写教案,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我们像学生一样认真讨论,仔细钻研,每个小组毫不保留地分享了自己的讨论结果,让我们认识到了自己不足,充分认识到精准的教学目标和认真备课的重要性。让我收获最大的是崔成花老师的公开课,她的教学目标精准,课堂井然有序,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教学过程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学生积极性高。让我看到了一位温婉儒雅、功底扎实的语文老师,不禁令人赞叹!
在这个略带寒意的深秋,这场培训让我满载而归,不仅让我明确了自己的教学目标,而且让我有了更好的定位。
韩老师和崔老师对教学工作的热情和执着深深地感染了我,作为一名新教师,我要虚心向每个教师学习,精准定位,致力教学!
2
时间如白驹过隙,不知不觉,又迎来了新一年的小学语文青年教师培训,第二年参加培训,我同样获益匪浅,不仅学习到了先进的教法经验,在教育理念上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韩老师先是带领我们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随后就“如何制定课程目标”进行了讲解。紧接着让我们分小组讨论,以《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一课为例,来进行教学设计。
虽然我们的教学设计存在很多的不足,但是这种小组合作的方式却让我们组员的“智慧”集中到了一起,真切体会了一把“众人拾柴火焰高”。崔老师精彩的课堂展示,亦给了我很多的启迪。崔老师在执教《地震中的父与子》中,以学生为主体,制定了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并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本节课的教学。在导入过程中,崔老师抛弃了以前那些传统的导入方式,通过单元导语来导入新课,这也给我今后的教学拓宽了思路。“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以读促感,读中感悟”,我认为这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
语文是一门感性的学科,而“读”是学习语文最为重要的方法之一,崔老师通过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父亲分别问好心人、消防队长、警察的话,让学生透过父亲的动作和语言来体会到了“父爱如山,高大巍峨”。通过引导学生读儿子与父亲的对话,体会到儿子的“了不起”。总之,崔老师的课让我学到了不少东西。在这一天的培训中,从理论学习到集体备课再到听课评课,我深感自己有太多需要学习的地方,反思自己这几个月来的一年级语文教学,我想我并不成功。
语文是一门充满魅力的学科,它身上有太多值得我们钻研和挖掘学习的地方。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谨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需且行且思之。
3
20xx年11月3日,作为一名新教师,我很荣幸参加了县小学语文青年教师培训会,短暂的一天对我来说,收获却颇多。
农田整理项目水利设计
社区个人先进事迹材料500字
“经验可以学习,经历不可复制”韩科长的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想这一天来,既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又是一次难忘的经历。在培训会上,
我们认真听完韩科长新课标解读和基于课标的教学目标的构建后,便进入分组备课环节,我与几位老师共同合作,完成了一篇五年级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的备课,我们急于将自己的成果展示一下,却也忽略了一些平时不注意的细节问题。例如,我们写的教案当中,没能将板书提前设计在纸上,教学中设置的部分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并不突出等。
小小的备课环节,让我们熟知了这篇课文,并且发现了自己在备课当中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进而,我们观摩了崔成花老师的课堂。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每位老师在面对同一篇课文都有不同的讲解方法,崔老师的课堂也展现出了这一面,《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我们在备课时,首先想到的导入是利用一些有关地震的图片,让学生们感受到地震的可怕,来突显出父亲救儿子的决心以及父亲对儿子的爱。崔老师在导入时,是将这篇文章与单元导语相结合,让学生们了解这单元的文章是为了强调父母之爱的,这样简单的导入抓住了文章的主旨,丝毫没有拖泥带水之感。可见,具体教学方法的运用,因人而异。这次的培训会使我受益匪浅,新课标的.学习使我们的教学更加规范,与同事们一起合作备课,交流讨论,能够让我们体验到小组合作的利与弊。更为重要的是,我看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制定了以下的目标:
1.学习充实自己。每天要坚持阅读,并把阅读和工作的体会写下来。在教学方面要不断的向经验丰富的老师请教,努力提升自己。
2.努力锻炼自己。无论是公开课,是平时上课都要按部就班,抓住每一次能够锻炼自己的机会,敢于尝试,正确面对挫折,永不言弃。
3.反思提升自己。在上完每堂课后,反思自己的优缺点,并及时的记下来,然后努力改正,努力将反思成为一种习惯。
希望通过每次的反思获得经验的积累,来实现自身的成长,用更加成熟的头脑来教书育人,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4
20xx年11月3日,我来到特师附小参加了小学语文教研室组织的小学语文青年教师培训活动,收获颇多。一天的时间,教研室的韩科长给我们带来了新课标的解读,让我对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通过教师们分小组集体讨论备课,让我对学生合作学习这一方式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和感受。通过听附小崔老师的公开课《地震中的父与子》,看到崔老师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时激起一个个教学的浪花,令学生陶醉、痴迷,更让我连声赞叹,赞叹之余,更多的是深深的沉思,这次培训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加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应该回归到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上来。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为学生的将来学习和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二、注重学生的阅读背诵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读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朱熹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多读多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学生把在学校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东西。”我想,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上完一堂课后,该问问自己:当学生把这堂课所学的知识点忘记以后,还剩下些什么?十年,几十年以后,当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全忘掉以后,我们给他们留下些什么?我们的教育,能否给孩子们留下正确的思维方式,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留下他们真正需要的种种?
通过培训学习,我对新课标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与体会,但对具体实施仍有一定的困惑,还须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总结和反思。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本着吃透教材,吃透课标,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的学习机会,积累教学经验,我们虽不能成为名师名家,但也会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5
20xx年11月3日我参加了县里组织的青年教师培训活动,有很多感受,在此简单就几点谈一谈我的理解。
一、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以前我总是迷惑究竟该用哪种方式教学,究竟该组织什么样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跟长辈们学习?可是相同的方法效果却大相径庭,我想这是学情不同,环境不同之故。按照最新流行的方式?却不适合我的学生。于是我自己摸索,中途碰壁后变得迷茫起来,听了这次培训之后,我又自信起来,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我可以大胆的创新,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找到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我相信,过不了多久,我们的班级会有自己的特点,学生会爱上语文这门课程。
二、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
众所周知,语文离不开阅读,它并不是简单认字那样容易,学好语文需要积淀语文素养,语文素养从哪里来呢?这就需要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班内可以组织阅读交流会,也可以让学生安静的阅读并做批注,鼓励家长回家亲子阅读等等都是不错的方法。
三、一课一得
我上课总是想着让学生多学点知识,于是会讲很多我认为重要的东西,我想这也是很多老师的通病,可是这样做学生真正消化多少呢?于是我改变想法,少讲一点,让学生多思考,多回答,多联系,听了本次培训我更坚定了这一想法,希望能让学生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总之,本次培训让我收获很多,也更坚定了自己的一些创新的想法,教学路上将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是我会多探索,多合作,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我会努力教好每一个学生。
6
通过一天的培训,听韩科长认真讲解了《语文课程标准》,觉得自己与一名合格的教师相差甚远。
自己学习的还有很多!说实话,选择了这条路,压力很大。十一月三日是我作为老师的身份去培训的第一次体验,之前的工作与教师这个职业完全不同,大学的学习也是非师范专业的学习,所以,当接到要去培训学习的通知后,很兴奋又紧张,怕自己做不好愧对我的学生们,终日惶惶而不能安寝啊!但是通过一天的学习下来,听韩科长耐心的讲解,感触很多:
一、选择教师这个职业,首先要热爱自己学生们!每个学生,无论成绩好点还是差点,他们身上都有自己的优点,只是有些学习成绩不如意的学生没有把自己的优点用到学习这件事上,没有爱上学习,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去引导他们怎样学习,怎样喜欢学习,怎样高效率地学习!这是我们的责任。
二、抓住小学生们的向师性这个特点,言传身教!小学生们的这个年龄阶段,会不自觉地模仿老师,所以老师的行为举止尤为重要。不管是自己的行为还是穿着还是自己的语言,说不定都在深深地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和态度的形成,所以,我们要谨言慎行!
三、既然选择了,就努力成长,学无止境!从今年九月初来上班到现在,一直是有点不自信的,上周四去培训了之后,听韩科长告诉我们说要“保持微笑”“要自信”深深地激励了我。是啊,不管是新教师还是有经验的教师,都是要学习慢慢积累,才能逐渐地成长,我要做的就是跟我的孩子们一道成长,自认为不是一名合格的老师,缺乏耐心缺少经验,我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希望各位老师同仁能够多多指正!今后的工作,我会更加努力!
小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参训教师体会感悟集7
20xx年11月3日,这天是一周以来天气最好的一天,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小学语文青年教师的培训在特师附小拉开帷幕。
培训伊始,韩传工老师带领我们这些新教师一块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我在上学期间,曾经粗略的翻过这一新制定的课程标准,但现在看来,当时真的连“不求甚解”都没有做到。
正如韩老师所说,大学时学到的知识真正能够运用于实践中的很少,相反,一个教师的素养需要从实际教学中慢慢积累。
当我在一线教师的工作岗位工作了两个月之后,我才渐渐开始真正理解并领悟大学中学到的知识,才真正意识到理论从来就不是脱离实践而存在的。下面我简单陈述一下我对《语文课程标准》一些简单理解。首先,是对“语文”的理解。何为语文?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语文就是口头语和书面语的结合。研究生期间的导师曹明海先生在授业期间也曾多次和我们这些学生讨论这个问题。
不论是之前的工具性人文性之争,还是现在的本体性文化性之论,语文学术界的每一次辩论,都让语文这一学科前进一步。就语文的学科性质而言,读书期间,我更偏向于人文性这一说法,因为我觉得语文作为母语教学,更多的是对人心灵的陶冶,是对人思想的教化,听说读写功能即使不参加正规的教育活动个体也会获得。(反思一下自己的这个想法可能与长期接触高中、大专学生及教材有关。)真正进入小学阶段教学后,对低年级学段的学情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征在低年级学段显得更为突出,尤其是在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双基”教学中显现的尤为明显。这时我才明白,
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本就是正反两面,两者相互统一,是共同构成语文这一学科的双重属性。再者,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学生地位的解说,我更赞成的说法是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所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尤其要注意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思维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并不意味着老师完全放手不管,正如小舟在大海里航行,我们的课堂教学想要顺利进行,也需要教师这个掌航的舵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在教师的主导下逐步确立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按照预设的问题进行学习,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努力实现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主体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现代教育理念的原则,要真正体现在学生这个主体上,其突破点是教师教学观的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从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对学生指导学习,从课堂专制式转变为平等、讨论式,从填鸭注入式转变为启发诱导式。一句话,就是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教师要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使学生成为主体角色,要为学生营造良好和谐的气氛,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学习,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通过一天的培训学习,让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和体会,但在具体实施中仍有一定的困惑,还需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总结和反思,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机会参加此类相关活动。